Recent Posts

綠色消費環保

From: http://public1.ntl.gov.tw/publish/soedu/282/13.htm

綠色消費環保
謝文綺【藍天綠地工作室講師】 ※社教資料雜誌282期第13-16頁

  現今的人類由於追求效率、方便等需要,發展出奢侈的生活型態,製造許多垃圾,不僅破壞生態,更浪費資源,並且形成可觀的污染。在說明為什麼要做綠色消費環保之前,不妨先來看看目前環境所面臨的危機。   

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所面臨的危機包括: 由於氟氯碳化物產品(如冰箱、冷氣機的冷煤)的大量使用,使地球上空的臭氧層破個大洞,有害的紫外線因此趁虛而入,讓我們增加了罹患皮膚癌的可能性。 煤、汽油等石化燃料大量的使用,除造成空氣污染,也使二氧化碳的量不斷增加,它們聚集在大氣層中,阻礙地球散熱而產生溫室效應,使北極、南極冰山融解、海平面上升,而淹沒許多的土地。

大量砍伐森林,每年用一億多棵樹的木材製造報紙、衛生紙、紙盒等所需的紙張和硬紙板。估計每年有與英國面積一般大的熱帶雨林消失,造成全球氣候轉變。毫無節制地開發和狩獵行為,導致野生生物日漸減少,甚至瀕臨絕種。現在每天平均即有100種左右的生物絕種,數量十分驚人。其他還有酸雨、海洋污染、跨國性工業污染、土壤沙漠化等全球性環境問題。   

在各國紛紛開始採取環境保護行動時,身處台灣的我們還在拚命蓋焚化爐、把垃圾往海中倒……,接下來看看台灣所面臨的環境問題。

垃圾問題
(1) 每個人每天製造的垃圾約有1~2公斤,以200公尺標準跑道來堆放,每年可堆成玉山的兩倍高。換句話說,如果把這些垃圾平鋪在台灣的土地上,大約有1.7公尺高,可以把大部分的人都淹沒了。
(2) 每人一年要用掉15個寶特瓶、150個鐵罐、鋁罐及鋁箔包。其重量約包含47公斤的塑膠、32公斤的金屬及74公斤的玻璃。如果連接起來,竟然排出三條比台灣到月球距離還遠的長度!
(3) 一個家庭則每年平均要丟棄約300公斤的廢紙,這是六棵樹才能製造出來的量。

水資源的浪費與污染
(1) 我們每年能分配到的降水量是4,368立方公尺,僅是世界平均值的六分之一。但每個人的用水,約有三分之一是用在沖馬桶,如果不小心忘了關水龍頭,一小時就流掉910公升,是一個人一年也喝不完的量
(2) 超過一半的河川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,而且由於水土保持不佳,導致泥沙淤積,一年平均減少一座明德水庫的蓄水量。此外水源有75%來自地下水,其中的30%已受到污染,提供飲用時只得加重消毒的劑量,可預見台灣將來會面臨嚴重的缺水問題。

空氣污染
  根據1998年的統計資料,國內機動車輛有1,592萬輛,將它們沿高速公路從基隆排到高雄,總共可擺10條;而工廠的密度是美國的65倍;機動車輛 與工廠所排放之廢氣,除會導致人們呼吸系統病變之外,還會造成酸雨等污染,嚴重影響作物生長、侵蝕建物、危害水中生物等。而不當的垃圾焚燒,更會產生氯化 氫毒氣及類似戴奧辛的致癌物,這些都是健康的殺手。   

上述資料都明確顯示:整個環境從台灣到全球正加速地破壞。如果再沒有積極的作為,有生之年就會嚐到環境惡化的苦果,甚至禍延子孫。

然而若要把生活方式 倒退到50甚至100年前的模式來減低對環境的污染,的確也很難辦到,不過即使在都市叢林中,仍有幾項原則是每個人身體力行便可減少對環境的傷害,那就是 綠色消費環保4R行動派。   

拒用(Refuse)-從源頭就拒絕使用不符合綠色消費理念的商品,包括用完即丟的產品、過度包裝的食用品及禮品、化學合成的清潔劑或殺蟲劑、使用無法回收的容器所裝的商品,以及施用高度農藥且破壞水土保持的高冷蔬菜及高山茶。   

減量(Reduce)-因為物價低廉和廣告的刺激消費,物品使用的週期往往很短,所以採購任何東西之前一定先想清楚,是否真的需要?還是有其他的物品 可供取代?器具故障要丟掉之前,考慮一下是否可以修好再利用,或者送至舊貨收集處,為它尋找更好的出路。此外很多人怕麻煩,結果出一趟門買東西,提回來十 幾個塑膠袋,想一想,累積下來的量是不是很嚇人?根據調查,全台每天使用的塑膠袋超過500萬個,若自備購物袋及保鮮盒,取代塑膠袋和保鮮膜,將可使塑膠 垃圾大量減少;另外盡量在家用餐或少吃少喝垃圾食物;換裝省電燈泡及省水龍頭以節約用電、用水等,都是減量消費的好方法。   

重複使用(Reuse)-將洗手或洗澡的水留起來澆花或洗地板;紙張雙面利用,公文信封重複使用;接收二手衣或將其改為抹布、踏墊等再利用;外出自備 手帕、水杯及筷子。尤其是筷子值得大家自行攜帶,因為台灣每天用掉約500萬雙免洗筷,而免洗筷並無回收,如果一年不用免洗筷,則每人每年可減少約11公 斤垃圾量。且免洗筷的製造過程會殘留漂白劑、殺菌劑,對氣喘兒可能誘發氣喘病。另外筷子包裝袋油墨印在內側,筷身易沾附油墨與工業色素,對人體危害亦不 小。   

回收再生(Recycle)-包括廢棄物之分離、選擇與加工,讓使用過的材質可以再被利用。例如一張廣告單廢紙,經回收後可能會變成一份報紙或其它紙 類製品。資源回收除可再製造新的資源,亦能減少能源浪費,例如:回收鐵、鋁罐等金屬類垃圾,可再製成水壺、鍋子等;而回收一只廢玻璃瓶,等於回收4小時的 電能;至於每噸廢紙的回收除了等於拯救20棵樹以外,再製新紙可節省75%製紙用能源、50%製紙用水、並降低75~95%的污染量。所以要盡量使用再生 製品,如再生衛生紙,並且響應垃圾分類、資源回收等運動。   

下列提供幾個簡則,可幫助我們實行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及再生工作,但是要成功沒有別的秘訣,就是「不怕麻煩」:

可做資源回收的,如:紙、金屬、玻璃、塑膠、舊衣、廢油等均能回收利用。
不可回收的垃圾,又分為可燃、不可燃、巨大、與毒性垃圾。

‧ 可燃性垃圾:如布類、天然纖維、草木等可送入焚化爐焚化來減少垃圾體積。
‧ 不可燃性垃圾:如陶瓷、磚石、灰燼、砂土、花盆等,這類垃圾不能進入焚化爐,以免影響其正常運作。
‧ 巨大垃圾:家具、家電、廢汽車及機踏車等,可洽詢合適的管道進行回收。
‧ 毒性垃圾:燈泡、日光燈管、電池、溫度計、農藥、殺蟲劑罐及過期藥物。   

另外我們要鄭重提出呼籲,請大家妥善處理一種常被視為可燃、而被直接送進焚化爐的寶貴資源-廚餘。根據加拿大籍的劉力學先生試驗,發現廚餘根本難以焚燒,且會增加垃圾處理的困擾。一般家庭所產生的廚餘約佔全部垃圾量30%以上,但目前仍未建立完整的回收管道。據估計,全台的廚餘回收率還不到1%。其實 將廚餘以堆肥處理,回歸到大自然,既可減少垃圾量又可當植物生長的養分,一舉兩得。想想看,處理了30%的廚餘,加上資源回收可減少40%的垃圾量,我們 還需要那麼多的焚化爐與掩埋場嗎?   

下表中所列的步驟是環保局所提供簡單省錢的自製堆肥法,廚餘大約經過三個月至半年的發酵分解,就會變成黑褐色的粉末,也就是有機肥料。也還可添加一點喝不完的含乳酸菌飲料(如養樂多),讓廚餘在短時間內分解更完全。

步驟 自製堆肥法 注意事項
在普通的塑膠桶底部打洞,就是現成的有機堆肥桶,在桶底鋪上六、七公分的壤土(黏土不行)。
  1. 堆肥桶一定要加蓋,並用重物把蓋子壓緊,不要讓空氣進出,才能把廚餘「悶熟」。堆肥桶底部流出來的水,是最佳的「液肥」可以拿來澆花、種菜。在堆肥桶底部的洞口接上廢飲料瓶,就可盛接,避免臭味散出。
  2. 若要讓堆肥更「營養」,可到市場上要一些魚、魚鱗、蝦殼等,回家煮熟、瀝乾水分加在廚餘之中,或到豆漿店要一些豆渣,增加廚餘中的蛋白質。
把果皮、菜葉、剩飯等的水分瀝乾後,鋪在桶子裡,上面再鋪土壓實,避免臭味逸出。
一層廚餘蓋一層土,再鋪一層廚餘,像三明治的做法一樣,最後上面再鋪一層約七、八公分的土。

  

垃圾處理若走到回收再生這個步驟已經是等而下之的處理方式,一般而言,要解決眼前的危機,應該要著重在前面3R階段,而非後面屬於「高科技垃圾處理」 的回收及再生。因為這屬於產業擴張及消費增加之後的必然後果,並不能減少或抑制垃圾的產生,甚且有時會被轉化成不當宣傳,反而導致刺激消費而促成回收量的 增加。從行政院主計處國情統計通報的資料顯示,近來推動資源回收的成果:89年資源回收率5.8%,較88年增加3.3個百分點,其中以台中市回收率 16.4%最高。乍看之下,似乎要為日益增高的回收率感到欣喜,然而其中是否代表民眾過度的消費,以致產生更多必須回收的資源,仍有待相關單位密切的觀 察。   

地球只有一個,蘊藏於地球內的資源更是有限,總有使用完的一天,有專家預估50年內石油將耗用殆盡,煤也會在一兩百年內用完。這些資產都是上天及祖先 留給我們的寶藏,眼看將在我們這一代耗盡,為了我們的子孫,減少能源的使用,及發展其他替代能源實是當務之急。人類要生存、要永續發展,必須讓環境恢復成 適合全體生物居住的空間,而非一味追求生活上的舒適,如果每個人都能學習如何保護環境,關心自然、關懷生命,就能使後代擁有未來,也不會住在垃圾山上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